川普一箭三雕 中共不能承受關稅之重

在美國川普政府於4月2日宣布對全球貿易夥伴徵收對等關稅後,至少60個國家與地區稅率高於10%,舉世震驚。許多國家政府紛紛緊急與美國聯繫,希望就關稅展開談判,畢竟美國的市場對各國都非常重要,以色列、阿根廷和越南更是明確提出對美零關稅。而將關稅主導權掌握在美國手中,結束全球化,是川普祭出對等關稅的目的之一。
在川普看來,通過與各國重新談判關稅,將有助於振興美國經濟。他表示,「大企業並不擔心關稅問題,因為他們知道關稅將繼續存在,但他們關注的是『美麗的大協議』,它將為我們的經濟帶來巨大的推動力。非常重要。正在進行中!!!」
不過,相較於其他國家希冀通過談判解決關稅問題,也有一個另類,那就是中共政權。4月4日,中共提出報復性關稅34%、同時管制稀土出口並附帶多項針對進出口業者的管制。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藉此「市場已表態」,呼籲華府「停止錯誤」,進行「平等協商」等。
然而,股市的暴跌早已在川普政府的預計之內。對於中共選擇報復性關稅,川普的回應是:「中國(中共)玩錯了,它們慌了…這是它們不能承受之重!」
隨後,川普又在其社群媒體上寫道:「中國(中共)遭遇的打擊比美國嚴重太多,差得可遠了。中國(中共)與許多其他國家一樣,一直對我們很惡劣,令人難以忍受。我們曾是沉默忍受,但如今不會再有這種事了。我們正以從未有過的狀態讓就業與商業復甦。投資金額已突破5兆美元,而且持續快速成長!這是一場經濟革命,我們必將勝利。要堅持下去,過程並不輕鬆,但最終結果將是歷史性的。我們要讓美國再次偉大!」
正如川普所言以及部分專家分析,中國經濟遭受的打擊遠比美國要嚴重的多。因為隨著疊加關稅的開徵,所有出口到美國的中國企業利潤大幅降低,有的幾近於無,出口越多賠得越多,而且中國企業意圖通過轉口貿易之路也被堵死。曾經對中國經濟發展發揮巨大作用的「出口」,成為在投資、消費低迷後倒下的又一駕馬車。這對中國本已低迷的經濟無疑是雪上加霜。
此外,多家市場機構測算,美國對中國的平均關稅稅率將上升至65%~66%,美中貿易幾乎停滯,中國GDP增長或將減半。
重擊中共,顯然是川普政府實施對等關稅的一個主要目的,而中共選擇報復,只能迎來更高的關稅。為什麼這樣說呢?為什麼川普要堅定打擊中共統治下的製造業大國?中共有牌可打嗎?
在世界經濟學界,主張全球化的一些專家認為,發達國家繁榮的未來在於快速擴張的服務業部門的就業,而製造業從美國和歐洲等發達國家向中國和印度等低工資國家轉移,是勢不可擋的。過去幾十年,中國正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其通過壓榨中國工人以及出口退稅等補貼措施,占領了全球製造業市場。
然而,川普總統的貿易和製造業高級顧問,也是《致命中國》作者之一的納瓦羅卻反駁了這種觀點。他在書中指出,經濟學最根本的原理之一,就是只有當自由貿易的競爭環境全然公平,美國的工人才可以與世界上任何低工資地方的同行競爭,因為他們的生產力更高。
美國工人的競爭優勢在於:利用優越的機器、技術和創新過程,以提高生產。透過世界上最高的生產力,美國的藍領製造業工人一直能夠賺取合理的工資,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美國夢」。但今天這卻成為幻想,因為製造業在過去十年(大約指2012年前的十年)在美國正在衰減。
納瓦羅在書中指出,製造業一度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25%,但今天這一比率已縮小到10%。在過去十年中,美國經濟增長速度只有2.4%,比它在1946年和1999年間的歷史增長率3.2%低了25%。年增長率減少0.8%意味著每年少創造100萬個就業機會,過去十年總計減少1千萬個就業機會。這意味著美國藍領工人的工作職位已縮減。而這正是全球化給美國帶來的嚴重後果。
那麼,製造業回歸美國對美國經濟意味著什麼?《致命中國》列出了四點:
一、製造業的工作比服務業部門的工作創造的就業機會還要多。事實上,對於製造業最終產出的每一美元,美國幾乎可以創造出諸如建築、金融、零售、運輸等相關服務業部門1.5美元。
二、製造業平均支付的工資也較高,特別對於女性和弱勢群體的工人更是如此。藍領階層購買力的增加也會帶動其它產業,比如與這些工廠一起成長起來的零售中心、診所、旅館、餐廳等。而當工廠倒閉時,這些產業也會與之一起萎縮,相應的城市和州稅收也會同時下降,而政府的工作和服務必然也會削減。
三、一個強大的製造業根基,是美國推動技術創新,以使經濟長期快速發展的關鍵。當製造業離開美國時,製造業的研究和發展支出以及美國的創新能力也被一起帶走了。
四、將波音、通用汽車、卡特彼勒和其它美國製造業供應鏈等這些重工業工廠留在美國非常重要,因為一連串的大小公司都依賴他們的業務。當一個企業,如杜邦或美敦力等公司把生產轉移到中國,它通常把所有的供應鏈的業務一起帶走。這不僅是邏輯上的原因,也是因為中共的貿易保護主義,迫使西方公司轉移到中國,以利用中國的國內條件,在中國土地上幫助中國供應商發展。這樣就業機會的損失就不僅僅限於這些大公司。
納瓦羅還認為,重振製造業也是出於戰略上的考慮。書中指出,二戰時期,真正打敗德國納粹的不是勇敢的美國士兵,而是美國勢不可擋的工業力量,因為當時納粹幾乎在每個項目上都取得技術優勢,但美國強大的製造業源源不斷的將坦克、飛機、槍枝與大炮送到前線。與之相對的是,德國人最終是彈盡糧絕。因此從軍事層面考慮,美國將大部分的工業生產能力交給中共,一旦發生戰事,美國將遇到巨大的挑戰。
川普應該正是接受了《致命中國》書中的觀點,不僅在兩屆任期都將中共視為首要「敵人」,亦非常重視提振美國製造業,還在兩屆任期都重用納瓦羅。其最終的目標,是讓製造業回流美國,尤其是涉及到國家安全和民生方面的製造業,必須回歸美國。
為了這個目標,川普在第一個任期沒有完成的事宜,在第二任期則加大了火力。一些嗅覺靈敏的企業家們已經做出了選擇。如川普所言,就在對等關稅宣布前,已有多個重要產業宣布在美國投資,承諾的投資額已經超過5兆美元,這對美國人絕對是個令人振奮的消息。
那麼,中共有牌可打嗎?2024年的數據顯示,美國進口來自中國的商品高達4,390億美元,而中國進口來自美國的商品價值1,430億美元。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主要是製成品,其中以電子產品、機械、服裝和消費品為主。而美國出口到中國的商品則以農產品、能源以及飛機和半導體等高價值工業產品。出口管制和貿易緊張將減少美國高科技產品的出口。
這也是為何美國不懼與中共打關稅戰,美國的底氣就在於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屬於低附加值商品,完全可以從越南以及其它國家進口,尤其在越南表態實行零關稅後。而中國從美國進口的高科技產品、能源和農產品等,短期內很難從其它國家尋找到替代品。
4月4日,美國財長貝森特在接受知名媒體人塔克·卡爾森採訪時就直言,中國的商業模式是極不平衡的,他們的出口相對於其GDP和人口非常不平衡。他們對美國貿易赤字如此大的規模,以至於他們停不下來。他們想改變商業模式是非常難的。他們目前處於通脹緊縮以及蕭條階段,但他們試圖用出口解決蕭條,我們不允許他們這麼做。
貝森特還斷言,中國如此依賴美國出口的商業模式決定了中國在跟美國報復上,完全沒有餘地。也就是說,中共並無足夠有力的牌對抗。這也是為何他就在中共推出報復性關稅後回應「如果你報復,美國會再次增加關稅」的原因。
如果美國再次祭出關稅,中共將如何反應?還要繼續報復?可以預見的是,隨著關稅的開徵,更多出口企業以及相關廠家將倒下,更多人失業,更多的不滿,更多社會不穩定因素將出現,而本已搖搖欲墜的中共政權,拿什麼繼續支撐以及應對更多的憤怒呢?◇